逸夫报告厅里举行讲座
金秋沃野,丹桂飘香,在北京语言大学55周年华诞暨第33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由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主办、离退休工作处承办、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协办的“我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系列讲座,9月10日上午在逸夫报告厅正式拉开帷幕。上百名学生和离退休同志聆听讲座,并参观了“我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北京地区)图片展。
鲁健骥教授,曾任北语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教学督导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沈阳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商务印书馆对外汉语教材顾问。长期以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语言教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等领域卓有建树。他主编的《初级汉语课本》等教材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退休后,依旧笔耕不辍,2006年与吕文华教授合作编写出版了《商务馆学汉语词典》,2014年出版专著《对外汉语教学激创法散论》等。
鲁健骥老师讲座
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喜爱,鲁健骥教授近十年来收集整理了2000多位中国历代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拟通过对不同地区历史文化名人史料的收集和整理,绘制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地图。鲁教授认为,关心家乡的文化蕴含,就是关心祖国的文化;通过对乡土文化及文化名人的了解,能够激发对祖国、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地图的形式来帮助公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鲁教授以“今天为什么要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为系列讲座开题,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共同寻找家乡文化名人留下的文化遗迹和伟大成果。
观众凝神聆听
学校党委倪海东书记出席讲座并致辞,他充分肯定讲座及图片展的重要意义。他说:“我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系列讲座,是我校离退休工作处组织开展的一项持续性的、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学术活动,是学校关工委今年重点开展的老少携手挖掘历史文化宝藏的一项文化育人工程。”他希望,青年学生要多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很有必要;学校要多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关工委和离退休工作处要与中国学生院系加强联合,把挖掘历史文化名人作为大学生课外教育、社会实践的课题之一,积极搭建老同志与青年学生互学互助的学习平台,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轶事,从内心深处提升对家乡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讲座之后,倪书记还来到综合楼枫叶画廊,与师生共同观看了“我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北京地区)图片展。鲁健骥教授和该展览编委会成员李郁章、张占一、常敬宇等分别为参观者一一做了介绍。
师生参观图片展
一位来自蒙古国的国际学生至始至终地聆听鲁健骥教授的介绍,并不时提出问题。活动结束后,他非常兴奋地说,特别感谢鲁老师的精彩讲座和详细讲解,让他大饱眼福,“我来自蒙古,我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今天我了解了很多北京古都的历史和文化名人,希望以后还能听到更多的文化讲座。”一些老师和同学看完展览后,也深有感触,表示以前旅游观光只知道赏当地美景,不注重对历史文化名人的了解,今天方知这方面信息很匮乏,以后会多了解、多挖掘,也让更多人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名人,更多地讲述自己家乡文化名人的故事。爱家乡,就从挖掘名人的遗迹和文化贡献做起。
讲座开始前,倪书记与鲁健骥教授及其夫人吕文华教授进行了亲切交流。人文社科学部书记程娟、学校办公室主任黄益方和党委宣传部部长高金萍等参加讲座并参观图片展。学校关工委副主任李忆民、谢业顺以及专职委员常敬宇、赵永新、程之一、董原、杨金香、陈世平等也参加了活动。